刚刚安倍晋三宣布辞职,因溃疡性结肠炎复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620/4409824.html
8月28日,北京时间16:00,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辞去首相一职,理由是「发现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政,决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安倍表示不设临时代理,任职到选出下一任首相为止。NHK截图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倍第一次因为身体状况而辞职。作为一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他已经被这种疾病折磨了几十年,工作时需要频繁「跑厕所」。被日本人民称为「安倍结肠炎」安倍和疾病斗争的一生通常情况下,政治家鲜少对外直接公布自己的病情。而安倍是为数不多对外公开病情,并且以患者身份活动的政治家。而安倍特殊的身份,让这种原本比较小众的疾病在日本国民中认知度明显提高,人们甚至直接将这种疾病称作「安倍结肠炎」。早在年,他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公开进行过一次针对自己病情的研究性谈话,并发表在日本《消化》杂志上。安倍晋三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对话研究自己的疾病,发表在日本的《消化》杂志上(图源:参考文献1)在这次的访谈里,安倍介绍了自己和这种疾病抗争的故事。安倍在初三那年第一次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的症状。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相同的症状,但服用当时医生开的一些「整肠药」一周后,这些症状「自行缓解了」。(图源:参考文献1)症状出现10年,在加入神户制铁所后,安倍自觉症状恶化,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随后医院消化内科的朝仓仁史博士处随访,并开始用柳氮磺吡啶和皮质醇治疗。安倍晋三年第二次选举时,由于竞选压力等外部原因,自觉症状加重。到年任自民党国会对策副委员长时,他「只能依靠点滴生活」,体重由原来的65公斤减少到53公斤,因此他「赌上自己的政治生涯」,在庆应大学住院3个月。「为了完成我成为政治家的目的(心愿、理想、愿望、指导方针),不得不将得病的这件事彻底隐瞒起来。因为带病在位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尽管他的妻子跟亲信都更希望他以此辞职隐退,但他接受美沙拉嗪灌肠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于是他把患病的事情隐瞒了下来,继续他的政治生涯。(图源:参考文献1)年当选后,安倍在国外访问期间「感染病毒性肠炎」,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再次加重,当时「没有恢复的迹象」。年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首都东京的首相官邸会见记者,正式表示辞职。安倍晋三表示,由于其政府连续受到内阁成员涉入金融丑闻的影响,他觉得自己将难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无法继续有效推进政策。同日,内阁官房长官与谢野馨解释称「安倍是基于健康原因作出这一决定的。」次日下午,安倍晋三入医院召开记者会宣布,安倍所患的是「肠胃功能障碍」,目前身体「非常虚弱」。内阁官房长官与谢野馨透露,负责安倍健康的医生认为,「他(首相)的疲劳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医院接受检查」。据安倍周边人士称,安倍自8月出访以来一直感觉肠胃不适,常常在公邸接受医生诊疗和输液。第一次辞职后,在Asacol(美沙拉嗪口服缓释剂)的作用下,安倍的症状终于得到缓解。到这次接受《消化》的采访为止,他的炎症指标CRP为0,内镜也没有发现病灶。在采访最后,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不是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期盼社会能有更多的力量研究相关药物,并根治这种疾病。(图源:参考文献1)健康状况改善后,安倍在年第二次当选首相,并连任至今,成为日本战后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日本政府人士透露,安倍再次上台后,有时会使用抑制炎症效果较强的类固醇制剂控制病情,医院主治医生率领的医疗队则一直负责对其进行治疗。然而,日本杂志《Flash》今年8月初报道,安倍7月6日在首相官邸的办公室吐血。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随后在记者会上回应称,安倍的身体「完全没有问题」。8月17日,日本医院,接受约7个半小时的身体检查,引起各方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院方表示,安倍只是体检,身体并无问题。8月24日,安倍再次接受检查,但当时的安倍解释称,这只是遵照医嘱复查,为了「聆听检查结果」。8月27日发售的日本刊物《周刊文春》报道了安医院相关人士的说法。据其表示,安倍接受了一种血液治疗,也就是先抽取血液去除引发炎症的相关要素后,再重新注入身体。医院相关人员称「如果好好治疗的话,首相的健康就会恢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疗要点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发布《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病因仍不明确。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这一点与安倍在初三时期最早出现临床症状是一致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其中,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目前,UC仍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UC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UC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UC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UC的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轻度UC的主要药物,包括传统的柳氮磺吡啶和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用药方案(点击可查看大图)2、中度UC的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用法同前。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后(一般2~4周)症状控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按泼尼松0.75~1mg/(kg·d)(其他类型全身作用激素的剂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给药。达到症状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注意快速减量会导致早期复发。硫嘌呤类药物:主要包括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欧美推荐硫唑嘌呤的目标剂量为1.5~2.5mg/(kg·d)。沙利度胺:适用于难治性UC的治疗,但由于国内外均为小样本临床研究,故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当激素和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时,可考虑IFX治疗。国内外已有相关临床研究肯定其疗效。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主要机制是减低活化或升高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我国多中心初步研究显示其对轻中度UC有一定疗效。对于轻中度UC患者,特别是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可考虑应用。3、远段结肠炎的治疗对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强调局部用药(病变局限在直肠用栓剂,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用灌肠剂),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如美沙拉秦栓剂/灌肠剂,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布地奈德泡沫剂等。4、重度UC的治疗重度UC病情重、发展快,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应立刻收治入院。在一般治疗和静脉用静脉使用足量激素治疗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转手术治疗。外科手术适应症在治疗方面,UC目前无法避免外科手术,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活动性炎症、长期维持疾病缓解能够降低手术率。1、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重症UC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进展快、病死率高,治疗目的不是挽救结肠,而是挽救生命。如果并发中毒性巨结肠,一旦穿孔病死率高达57%,强烈推荐尽早手术。2、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复发型UC慢性复发型UC药物治疗失败(生物制剂治疗6周C-反应蛋白未恢复正常,或治疗12周未达到黏膜愈合)是结肠切除的重要预测因素。3、药物疗效不佳的高龄UC患者高龄(50岁)患者合并症多,延误最佳手术时机增加病死率,早期择期手术比长期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生存率和经济学优势。4、长病程UC合并结肠狭窄者UC合并狭窄发生率约14.2%,其中约10%发生上皮内瘤变或癌变。由于取检困难,且结肠炎相关肿瘤浸润性更强,即使内镜活检为阴性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dysplasia,LGD)也不能排除肿瘤可能。对病程长(8年)合并狭窄,尤其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内镜无法通过并准确取活检者,推荐手术治疗。5、UC癌变、内镜切除不满意和不适宜内镜切除的上皮内瘤变者UC合并结直肠癌或上皮内瘤变时,同时性或异时性多源发肿瘤的发生率较高。边界清楚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dysplasia,HGD)首选内镜下切除,并根据切除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补做结肠切除术或定期随访。非腺瘤样异型增生相关病变或肿物癌变率高,且36~41%的LGD-DALM术后病理亦为HGD或结直肠癌,因此推荐手术。内镜下不可见(扁平)的HGD有40~60%已癌变,推荐手术。内镜下不可见(扁平)的LGD应采用手术还是内镜下监测尚无定论,需要患者、内镜医生及结直肠外科医生共同讨论决定。UC的癌变监测起病8~10年的所有UC患者均应行1次结肠镜检查,进行多部位、多块活检,以及对怀疑病变部位取活检。如为蒙特利尔分型E3型,则此后隔年行结肠镜复查,20年后每年行结肠镜复查;如为E2型,则从起病15年开始隔年行结肠镜复查;如为E1型,无需结肠镜监测。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从该诊断确立开始每年行结肠镜复查。(图源:参考文献4)致谢:本文经医院消化内科硕士魏玮专业审核策划:gyouza、心梦、逢源、以寒、一淏题图来源:NHK新闻参考文献:1.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dingyiyao.net/lcjc/6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