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07.02
今日获奖
贞
奖:平台课程1套/面诊机会1次
参加文末“养娃实操”话题讨论,领大奖!
“自从有了娃,真的是操不完的心。好不容易熬到上幼儿园了,没想到三天两头生病,还不如前几年好带......”
上篇文末留给大家讨论的话题,来自我临床上的一位小患者。宝妈无奈的感慨,也道出了无数妈妈的心声。
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们更需要不断学习,储备相应的知识,才不至于总是被动应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案例怎么解答:
案例回顾
孩子之前的大便是很健康的,一天一次。但自从上幼儿园后,大便次数就变少了,基本上2-3天一次,偏干硬,有时如羊屎状,有时是条状,而且,便便努出时很费力。
妈妈通过学习体质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推拿方法,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做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3个手法,一般半小时后孩子就会顺利排便。但工作日只有晚上有时间做,效果不佳,想知道如何改善?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案例中的孩子,上幼儿园两周后出现便秘,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密切相关。
幼儿园大众化的、无差别的配餐,对一贯照顾得比较精致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些粗糙,会给脾胃造成一定的压力,进而影响到大肠的传导功能。
脾胃受到压力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种影响层层蔓延,大肠的水液代谢和传导功能也会减慢,导致原本1天1次的排便规律受到影响,变成了2-3天一次;如果大便在肠道待得太久,水分被反复吸收,就会干硬,排便也会更困难一些。
▍妈妈的调理是否正确?
妈妈选择的都是局部手法,基本上完全正确。但是,晚上推没效果,也与辨证不是完全准确有关。
孩子到底是肠腑实热还是脾虚?这是两个不同的证型,一实一虚。实证通常除了大便干硬难排出外,还兼有一些热象,比如腹胀拒按、口臭、口干、易怒烦躁等等;虚证则表现为粪质不干,难以排出,伴随疲倦乏力,唇甲色淡等等的虚象。
▍怎么解决孩子的现状呢?
案例中的孩子其实都没有到特别典型的实证或虚证阶段,只是有一点偏向于实证,手法清补兼施,以清为主。
推拿处方为:顺时针摩腹2分钟、推下七节骨次、揉龟尾1分钟、补脾经次、平推大肠次。
补脾经可以健运脾气,帮助运化的同时增强吸收;大肠主传导功能,排便困难的病位主要在大肠,平推大肠经可以给大肠一个排便信号。
如果大便几天不下,可以改为清大肠助排。如果大便非常干燥的话,可以加上按揉二马穴,二马是一个滋阴效果非常好的穴位,增加大肠的津液。
以上手法早上操作,效果最佳。在子午流注中,大肠经运行的时间是5-7点,这个时间点大肠的气机最活跃,所以早上排便是最好最顺畅的。摩腹可以促进肠蠕动,排便困难的孩子更应该早上摩腹。
如果晨起上班时孩子还没醒,可做局部手法,手法轻柔一点,等孩子醒来就可以自然排便了。没做完的手法晚上回来再巩固一次。
另外给大家一些小建议,在孩子添加辅食的阶段,要适当补充一些粗粮谷物,刺激肠道蠕动;平时要多运动,增加活动量,久坐久卧的孩子往往大便困难;饮水很重要,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定要强调多喝水;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也不可以放松。
大家日常有什么问题和心得,也欢迎在育儿群多交流。点击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