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又称猪天花,是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患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红色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
病原特性猪痘可由两种形态极为相似的病毒引起,一种是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的猪痘病毒,其形态较大,为结构较复杂的DNA病毒,多为砖形或卵圆形,有数层外膜,是大型病毒组中直径最大的病毒,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够检出。它仅能使猪发病,只能在猪源组织细胞内增殖;另一种是痘苗病毒,能使牛、猪等多种动物感染,能在牛、绵羊及人等胚胎细胞内增殖。两种病毒无交叉免疫性。
典型症状病猪的痘疹先发生于腰背部胸腹部和四肢内侧等处,有时发生于头部及前躯严重时遍及全身痘疹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体积较小继之,体积变大,色泽变红,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状或呈扁平的蕈状突起病变发展较快,病情严重时常可见到出血性痘疹痘疹通常见不到水疱期即可转为脓疱,并很快结痂形成棕黄色痂块当较大的结痂脱落而在痘疹的中央留有小溃疡灶时,形成脐状痘疹后,结痂脱落遗留白色斑块或浅表性疤痕而痊愈但死于痘疹的病猪,往往病情严重并伴有继发感染,全身布满痘疹或形成毛囊炎性疖和痈
诊断要点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一般可以初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可用痘疹制作涂片,经HE染色后在镜下于变性坏死的上皮或巨噬细胞的胞浆中检出嗜酸性包含体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对发病的猪通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性措施。痘疹的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据报道,用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或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涂擦患部,一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可达99%。将火柴头上的火药,用猪油调成膏,于洗净患处后除去痂皮涂擦之,一日2次,连用2~3天,有疗效。康复猪的血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预防量成年猪每只5~10毫升,仔猪2.5~5毫升,治疗量加倍,皮下注射。如能用免疫血清,则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对猪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灭猪血虱、蚊和蝇等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焚烧垫草等,以消灭散播于环境中的病毒。
注意事项猪痘易与口蹄疫、水疱病、猪瘟及猪副伤寒相混淆。猪痘不发生于四肢下部,很少见于唇部和口黏膜,而主要发生于腹下部、腿内侧等部的皮肤。这些特点易与口蹄疫和水疱病等相互区别。而猪瘟、猪副伤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疹,只有个别或很少数的猪发生。
相关文章推荐非洲猪瘟诊疗图谱
猪炭疽诊疗图谱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疗图谱
猪水肿病诊疗图谱
仔猪白痢诊疗图谱
仔猪黄痢诊疗图谱
猪副伤寒诊疗图谱
猪巴氏杆菌病诊疗图谱
布鲁氏菌病诊疗图谱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疥螨病
猪丹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多图)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
附红细胞体病诊疗图谱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图谱
弓形虫病诊疗图谱
钩端螺旋体病
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图谱
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图谱
棘球蚴病诊断图谱
口蹄疫诊断图谱
猪轮状病毒病诊断图谱
皮肤真菌病诊断图谱
破伤风诊断图谱
食盐中毒诊断图谱
水疱性口炎诊断图谱
细颈囊尾蚴病诊断图谱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诊断图谱
仔猪先天性震颤诊断图谱
猪鞭虫病诊断图谱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