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OIE口蹄疫最新技术信息

1、FMD病原学方面

1.1FMDV病原体分类

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7个免疫性明显不同的血清型:A、O、C、SAT1、SAT2、SAT3和Asia1。由于RNA在复制时容易出错引起突变、基因重组,导致不断有新的口蹄疫病毒变种产生。

1.2FMDV对物理化学作用的抵抗力

1.2.1温度

冷藏和冷冻保存。高于50℃可逐渐被灭活。将肉加热至核心温度70℃以上,30分钟可灭活。

1.2.2pH

pH:6.0和9.0时,可迅速灭活。

1.2.3消毒剂

可被氢氧化钠(2%)、碳酸钠(4%)、柠檬酸(0.2%)、乙酸(2%)、次氯酸钠(3%)、过硫酸钾/氯化钠(1%)和二氧化氯迅速灭活。对碘制剂、季铵化合物、酚类消毒剂有耐药性,特别是在有机质存在的情况下。

1.2.4存活

可在中性的淋巴结和骨髓中存活,但是当肌肉中pH6时可被杀死,如尸体僵硬。可在冻结的骨髓或淋巴结中存活。奶与奶制品中的FMDV经过常规巴氏消毒后可以残存下来,但是经过超高温巴氏消毒可以使其失去活性。有机物内,在潮湿和阴冷的环境下,病毒可存活数天至数周,但在干燥的情况下难以存活。能在污染的草料和环境中持续生存1月,FMDV存活时间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酸碱度。

2、FMD流行病学方面

最具传染性的动物疫病之一,可引起重大经济损,成年动物死亡率很低,幼龄动物时常由于心肌炎死亡率很高,流行于亚洲、非洲、中东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洲(在无疫地区零星暴发)。

尽管一些毒株似乎专门适应于家养猪或绵羊和山羊,但牛通常是其主要宿主。除了在非洲的非洲水牛(非洲野牛)外,至今没有证明野生动物能贮存口蹄疫病毒。证据显示,过去鹿的感染源于与已被感染的家畜直接或间接接触。

2.1FMDV宿主

所有家养偶蹄类动物都易感,包括牛、猪、绵羊、山羊和水牛。所有野生偶蹄类动物也都易感,包括鹿、羚羊、野猪、大象、长颈鹿和骆驼。东方骆驼可以抵抗一些毒株的自然感染,南美洲驼类如羊驼和美洲驼是轻微易感。从野生猪和鹿体内分离得到感染牛的口蹄疫病毒毒株。水豚易感,刺猬可能易感。大鼠、小鼠、豚鼠和犰狳可以实验感染。

2.2FMDV传播

受感染者和易感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易感动物与污染的无生命的物体直接接触(手、鞋类、衣服、车辆等);消费(主要是猪)未受处理的污染肉类产品(泔水喂养);摄入受污染的牛奶(小牛);用污染的精液人工授精;吸入传染性气溶胶;空气传播,尤其是在温带地区(陆地60公里,海洋公里)。

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人类的呼吸道内隐藏24-48小时,为此,形成了惯例,即暴露在研究场所人员的个人隔离期限为3-5天。通过淋浴和洗头、换衣和咳痰后,这种隔离期限可以减少到一整夜的时间。

2.3FMDV来源

潜伏和临床感染动物的呼吸、唾液、粪便、尿和精液以及牛奶(直到临床症状之前4天)。

带毒者:康复或接种过疫苗和暴露动物,它们体内口蹄疫病毒可以在咽喉部位持续存在28天以上。牛的带毒率为15-50%。尽管有一小部分牛带毒状态可以持续到3年,但通常情况下,牛的带毒状态持续不超过6个月。家养的水牛、绵羊和山羊携带口蹄疫病毒通常不超过几个月,非洲水牛是南非血清型的主要储存宿主,并可隐匿病毒致少5年。有证据表明,在罕见的情况下,病毒携带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密切接触的易感动物:其机理还不清楚。

3、FMD诊断

潜伏期为2至14天。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描述口蹄疫的潜伏期是14天。

3.1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着以下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病毒的毒株、摄入病毒的剂量、动物的年龄和品种、宿主种类和宿主免疫程度。症状可以从轻微或不明显到剧烈。发病率可接近%。成年动物的死亡率通常较低(1-5%),但在年幼的牛犊、羔羊和仔猪死亡率较高(20%或更高)。无合并症的病例康复期通常是2周左右。

3.1.1牛

发热、厌食、寒战、产奶量减少2–3天。然后:磨牙、流口水、跛行、跺脚或踢脚。在口腔、鼻腔粘膜和蹄尖或冠状带之间引起小囊包(满口烂斑)。24小时后,囊包破裂留下糜烂。囊泡也可发生在乳腺。康复一般发生在8-15天之内。并发症:舌头糜烂、病灶处重复感染、蹄变形、乳房炎和产奶永久性损伤、心肌炎、流产、永久的重量损失和热控制损失(“气喘、气促,心脏剧烈跳动”)。幼龄动物死于心肌炎。

3.1.2绵羊和山羊

发热。跛行和口腔病变通常是温和的。沿着冠状带或蹄叉部位的损伤未被确认。也可以损伤牙床。正在产奶的绵羊和山羊泌乳抑制(无乳)也是其特征。发生死亡的幼龄家畜也可能无临床症状。

3.1.3猪

发热。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蹄部病变,以及蹄匣脱落伴随跛行,特别是住在混凝土地面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囊泡通常发生在四肢着力的部位,尤其是沿着腕部(“膝关节”)。在口鼻部位可以发生水泡性损伤,在舌头上也可以发生干性损伤。仔猪死亡率高的情况时常发生。

3.2病理变化

囊泡或水泡可出现在舌头、牙床、牙龈、脸颊、软腭和硬腭、唇、鼻孔、鼻口部、冠状带、乳头、乳房、猪的鼻子、悬蹄和蹄叉部位的真皮上。

死后剖检可见瘤胃柱上有侵蚀。由于所有种类的幼龄动物心肌变性和坏死,导致心肌上布满灰色或黄色条纹(虎斑心)。

3.3鉴别诊断

临床难以分辨: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猪水泡疹。

鉴别诊断:牛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蓝舌病、流行性出血性疾病、牛乳头炎、牛丘疹性口炎、羊传染性脓疱、恶性卡他热。

3.4实验室诊断

3.4.1采样

从一个未破裂或新破裂的囊泡采集组织1克。上皮样品应放置在运输培养液中,保持pH在7.2–7.6并保持凉爽(见OIE陆生动物手册)。通过咽喉探杯收集咽喉液,咽喉液样品收集后应立即冷藏或冷冻。

3.4.2实验室诊断方法

3.4.2.1病原鉴定

有口蹄疫病毒抗原或核酸的证据就足以做出阳性诊断。病原和血清型鉴定应在满足OIE要求的遏制病原体密闭度达到4级的实验室进行。

抗原ELISA: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并确定血清型;优于CF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低于ELISA;受“亲-”和“抗-”补体因素的影响。

病毒分离:接种原代犊牛(犊牛)甲状腺细胞,原代猪、犊牛和羔羊肾细胞,BHK-21以及IB-RS-2cell细胞系,接种2-7日龄尚未断奶的小鼠。一旦细胞病变完成后,培养液(或死亡小鼠的肌肉-骨骼组织)可用于CF、ELISA或PCR试验。

3.4.2.2血清学试验

3.4.2.2.1OIE陆生动物手册指定遵守的试验。病毒中和试验;ELISA:固相竞争ELISA,液相阻断ELISA。

3.4.2.2.2OIE陆生动物手册中可供选择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资料,请参考最新版本的《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1.5章,口蹄疫诊断技术。

4、预防和控制方面

4.1卫生预防

无疫区的保护:通过过境动物移动的控制和监视。

检疫措施:屠宰:感染动物和对口蹄疫易感的接触动物。对圈舍及其场地和所有污染的物体如器械、车辆及衣物进行清洁和消毒(OIE陆生法典4.13章)。在受感染的地区对动物尸体、栖息地和污染的动物产品进行处置(见OIE陆生法典4.13章)。

4.2免疫预防

4.2.1灭活疫苗

传统的口蹄疫疫苗含有规定量的毒株制剂,它是由种子毒株经过细胞培养后,用一种或多种化学制剂灭活,再与适宜的佐剂和辅料混合而成。口蹄疫疫苗可分为“标准”或“高效”疫苗。

标准疫苗(商用疫苗):用足够的抗原和适当的佐剂配制而成,最小效力水平为3PD50(半数保护量)。首次免疫两次后(首次免疫后间隔1月加强1次),可提供6个月的免疫力。许多疫苗是多价的,以确保宽的抗原范围,以预防优势流行毒株。

高效力的疫苗(应急疫苗):用足够的抗原和适当的佐剂配制而成,最小效力水平为6PD50(半数保护量)。高效力疫苗被推荐用于未曾接种过疫苗的群体(vaccinationinna?vepopulations)的接种,免疫谱广,快速起效。

4.2.2减毒活疫苗

传统的活疫苗是不能接受。由于存在毒力反强的风险以及活疫苗的使用会妨碍在已接种动物中感染的检测。

关于疫苗的更详细信息,请参考最新版的《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第2.1.5的口蹄疫,标题为“疫苗必备条件”。有关陆生动物及产品国际贸易安全的详细资料,请参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最新版本。

翻译:李克斌(老师)

单位: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继往开来!李曼大会开幕式精彩回顾

⊙第六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11月3日听会笔记

⊙年11月3日,李曼主会议(1),精华荟萃

⊙年11月4日,李曼主会议(2),精华荟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dingyiyao.net/yfcs/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