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③经常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④咳嗽打喷嚏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流感病人要佩戴口罩。
⑤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佩戴口罩。
⑥接种流感疫苗。北方片区的流感疫苗接种供应和接种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在9月份开始供应和接种,当年12月份之前完成接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夏秋季常见的多发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但近几年在低年级小学生中也常常发病。本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肠道病毒EV71型和CA16型最为常见。全年均可发生,每年5-7月份是流行高峰期。虽然秋季气温稍降,但是一开学,因学生高度密集,一旦有孩子患病中招,自然就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伙伴了。
远离手足口病的“十八字方针”勤洗手勤通风
喝开水吃熟食
晒衣被打疫苗
①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②水杯、奶瓶、餐具等使用前后应清洗消毒;
④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⑤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⑥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⑦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皮疹等症状应该医院进行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此病为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预防:①注意手部清洁。②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③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
④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⑤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病毒/细菌性腹泻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买回海产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
①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毒。
②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水痘的隔离期为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但不能少于14天。水痘的防控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水痘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5)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睡眠;补充营养,科学饮食,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感染腮腺炎病毒后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结合膜炎、咽痛等症状,发病后起病急发然、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天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腮腺炎并发症的发生随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15岁以上人群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有高达30%的男性继发睾丸炎,有30%女性继发乳腺炎。另外,卵巢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病毒性耳聋也是流腮的并发症。
流腮的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到腮腺肿大后9天具有高度传染性。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占有比较高的比例,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流腮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可传播。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高峰时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后3-5天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非常重要。家长要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根据天气冷暖及时添减衣服。一旦孩子发病,切莫隐瞒病情坚持上课,造成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一定要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猩红热的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临床表现:0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02
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03
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在恢复期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如何做好预防1、患者应隔离治疗。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对于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着,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除了刚才说的这几种传染病之外,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别忘记给孩子按时接种疫苗。目前,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传染病一般是多发病,也是对孩子危害比较大的疾病。请按要求及时接种! 预防任何一种传染病,都离不开正确洗手,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正确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喝水;吃安全健康的食物;不去人多的地方……都是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孩子的健康,需要我们共同白癜风皮肤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