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南滨学工”打开新页面
来源:张欣主编:《健康与成才——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亲爱的NHBHers,你现在阅读的是由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生工作部主办的“平安校园和谐南滨”学生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微知道”。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
病原学
肝炎病毒至少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5种,随着肝炎研究的进展,还可能会发现新的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1)甲型与戊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性肝炎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在发病前的两周和起病后的一周,从粪便排出HAV的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病人血液通常无传染性。亚临床感染者由于数量多,无临床症状,不易识别,是重要的传染源。
(2)乙、丙、丁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性、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急性病人的传染性可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
2、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方式有:
①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污染的手、用具、玩具等污染食物或直接与口接触而传播;
②水的传播: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③食物的传播:食入被粪便污染的水生贝类如毛蚶等食物,可引起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暴发流行。
(2)体液和血液传播是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方式有:
①注射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如输注含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药物注射和针刺等。HDV传播与HBV相似。HCV感染主要通过输血,占输血后肝炎的90%;
②生活接触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主要与各种体液和分泌物的接触有关,如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
(3)母婴传播:由母亲传给婴儿,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方式等传播。
(4)其他传播途径:牙医、血液透析或医疗物品传染等也可引起传播。
3、人群易感性
(1)甲型肝炎: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
(2)乙型肝炎:婴儿普遍易感,随年龄的增长,我国30岁以上的成人抗-HBS表面抗体阳性率也较高。
(3)丙型肝炎:各个年龄组均普遍易感
(4)丁型肝炎:普遍易感,目前仍未发现对HDV的保护性抗体。
(5)戊型肝炎: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1、急性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
甲型肝炎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多见于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疲乏、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
如果近期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医院进行检查。
3、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可高达80%到90%。随着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2~4个月或更长时间。
治疗
无论是甲型、乙型治疗的原则均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各种类型治疗重点有所不同,急性肝炎早期应强调卧床休息至状态减轻,可逐渐加大活动量,急性乙型肝炎应隔离至HBsAg转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慢性肝炎活动期应以静养为主,肝功能正常3个月以上可恢复原工作。但需1~2年复查一次,饮食与药物的治疗同急性肝炎部分。
预防
1.保护易感人群,乙型肝炎凡HBsAg、抗-HBs阴性者均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5年。
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携带者应注意分餐,牙刷、茶杯、剃刀、指甲剪等生活用具应专用,非必要时不输血和不用血制品。
3.控制传染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按血液及接触常规隔离,对无症状携带者应检查肝功能和各项感染指标。
小编按
目前发现的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中,媒体报到中较多见的是“乙肝”,报道的原因也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求职求学中遭受不平等待遇。在此,小编请同学们牢记以下几点:
1.乙肝主要通过体液、血液、母婴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接触(如握手、在同一餐厅用餐、无血液和皮肤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2.注意个人卫生,剃须刀、刮眉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等应单独使用,不与他人共用;尽量不进行穿刺或纹身等行为,医院或消毒严格的正规门店进行。
3.乙肝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是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进行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请听从医嘱,注意禁忌症及接种程序。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5.远离毒品,不吸毒。
6.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南滨
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