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最无辜的,他们才刚来到世间,却面临着病魔的侵扰。他们还没好好地在世界游走一遭,却被迫要离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遭此苦厄?答案就是子宫内感染HIV。儿童机会性感染发生比例高,特别是反复的普通细菌感染。易发生早产、死产,或新生儿出生体重低,患儿发育迟缓或停止。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据资料显示,年至年9月,全国HIV/AIDS的传播途径中血液/血液制品传播占7.0%,母婴传播占0.2%。从中国关工委获悉,我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指自身患有艾滋病或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艾滋病的儿童)正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万名儿童因艾滋病而正在遭受生存、发展的种种压力。
儿童感染HIV临床症状
与成人HIV感染的自然病程相比,儿童病例往往起病急,病程进展较快。但也有些儿童HIV感染病例的病情长期保持稳定,不进展为AIDS。
根据儿童HIV/AIDS临床表现的种类和程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无症状(N)
无任何感染症状和体征,或仅有一个轻度症状和体征。
轻度症状(A)(具有下列2项以上表现,但无中、重度症状)
淋巴结病(直径>1cm,发生于2个部位以上)、肝大、脾大、皮炎、胰腺炎、反复或持续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及中耳炎。
中度症状(B)
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持续30天;
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反复和慢性腹泻;
细菌性脑膜炎、肺炎或败血症;
出生后1个月的婴儿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弓形虫感染或单疱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或食管炎。
6个月以内的婴儿,持续2个月以上的口腔念珠菌病或单疱口炎或皮损或水痘等;肝炎;心肌病;肾病;淋巴样间质性肺炎;平滑肌肉瘤伴EB病毒感染。
严重症状(C)(消耗综合征)
体重下降10%,伴有慢性腹泻(2次/天稀便持续1个月以上或发热1个月以上);
严重细菌感染呈反复和多发性;
结核病;
卡氏肺孢子虫病;
念珠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呈播散性;
隐球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累及肺、肺门及颈淋巴结外区域脑病、智能倒退、脑发育受损(小头畸形或CT示脑萎缩)后天性系统性运动功能障碍等。
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源头
1、母婴传播:
HIV检测阳性的妇女及孕妇,易将艾滋病传给婴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1)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
(2)怀孕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当婴儿经过母亲产道时,可以受到母亲携带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生育哺乳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将会导致约三分之一的新生儿受到感染;如不进行治疗,感染儿童中约有半数会在两岁前夭折。
这三种途径加起来的几率大概是在35%到45%,也就是说阳性的孕妇如果生小孩,她传给小孩的几率在35%到45%之间。
2、通过输血液制品而感染:
所有人对艾滋病病毒都没有免疫力,任何人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制品后都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中绝大数人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病。输血及血制品有可能一次性地将大量艾滋病病毒直接输到被输血者血液中,因而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最大。
通过受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传播艾滋病病毒是早期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每年因输血和注射引起8~16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因输入血液或血制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总人数估计约有~万人,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中占3%~5%。
在我国,估计有近2万人因输入血液或血制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年我国首次在浙江省发现4名血友病患者因输入从美国进口的血制品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此后又相继从河南、黑龙江、广东、上海、新疆和北京等许多地区检出因输血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病例。
切断母婴垂直传播“危险之链”
来自国内外的艾滋病研究专家在探讨儿童艾滋病防治方法时,一致提出:切断母婴垂直传播这条“危险之链”,是遏制艾滋病向儿童传播的有效方法。
据介绍,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率,约三分之二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三分之一是在哺乳期被感染。因此,中外专家均认为,及时了解垂直传播的途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预防性干预以减少垂直传播。
对此,医院专家王晓榕、桂希恩具体提出:阻断垂直传播的标准是“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三步走。
首先,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基础上,妊娠前鼓励夫妻双方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并进行咨询,避免孕期无保护性行为及吸毒、吸烟;感染病毒的孕妇,最好及早终止妊娠。
其次,医生要鼓励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一旦筛查出艾滋病孕妇要建议其服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
在分娩时,艾滋病孕妇不仅要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还要避免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等,新生儿同时服用药物。
最后,分娩后,婴儿要尽量人工喂养;如因故不能人工喂养,要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以免婴儿咬破奶头而增加感染机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以及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展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大陆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降幅达8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女士说。“全球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只要我们能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做出有效投入,确保服务能够惠及妇女和儿童,尤其是那些最弱势家庭的妇女和儿童,我们就完全有能力消除这些对新生儿有潜在致命风险的疾病,同时保障母亲的生命和健康。”
父母是赐予孩子生命的人,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人,应当对孩子的生命健康负责。准妈妈在怀孕前和怀孕时应多做身体检查,以防把疾病传染给孩子。另外在平时,尽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避免被不卫生的医学用具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