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一个妈妈的闲谈中,这个妈妈说,在孩子小时候让自己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就是宝宝嘴里长泡泡,不仅听着哭声心疼,孩子一张口满口的白泡泡更是触目惊心。但是也有的宝宝长了却白泡泡不哭不闹,期不影响进食也不流涎。。。。那么这些泡泡都是什么?怎么出现在宝宝身上的呢?
口腔长白泡泡,不疼痛的,一般也很容易被忽略,通常为鹅口疮。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一种口腔疾病,它的表现主要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凝乳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也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容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可见黏膜潮红,粗糙,有溢血,没有全身症状,因此一般在感染初期如果不仔细观察幼儿口腔是很难察觉的。病期发展可蔓延至咽、喉、气管、食管、肺等处,如果幼儿伴有低热、拒食、和吞咽困难时就已经处于很危险的重症状态了。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在一定诱发条件下可大量繁殖自身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及大量滥用抗生素所致,因此平时多注意提高宝宝免疫力,做好宝宝衣物、食物的清洁,喂养工具消毒及不滥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的宝宝,还要及时在喂养前后清洁乳房。
另一种疼痛的口腔泡泡,通常为疱疹病毒感染和口腔溃疡所致。前者可分为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空气、玩具、唾液进行传播。疱疹性口腔炎主要好发于颊粘膜、齿龈、舌、唇内、唇红部及邻近口周皮肤,发病时可伴有发烧症状,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损后可形成溃疡。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在咽部及软腭,有时见于舌部,但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口腔溃疡病因多因营养不良长期维生素缺乏所致。幼儿常常由于剧烈疼痛可表现出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口炎疼痛时可局部喷洒西瓜霜等缓解疼痛,发热时遵医嘱退热,必要时还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加强宝宝的营养,提高宝宝抵抗力。
由于病毒及真菌感染的口炎经常发生,因此,除了家庭的卫生防护外,在口炎发生时注意帮助宝宝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多饮水,饮食微温,避免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口炎疼痛时可局部喷洒西瓜霜等缓解疼痛,发热时遵医嘱退热,必要时还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