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廖大夫,小病自己医!
爱养生的廖大夫最近南京某高校互相亲吻的行为艺术成了网络上的热点,生活中的热聊,大家对该搞笑的艺术行为都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关于亲吻话题的千秋大业完全可以交给他们来讨论,至于来确定谁的观点更为正确,我想,此时,谁都没了答案!
其实亲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亲吻也成了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但陌生人之间亲吻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我们中国不同于西方,亲吻脸颊是他们的见面礼仪,而在我们中国的见面礼仪是由拱手演变到握手,没有达到亲吻的地步。其实,这也是廖老师的观点!
除了观念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很容易传播疾病。生活中我们也要一定适当避免这样的“亲密接触”尤其孩子和父母之间,要小心谨慎,不要让亲密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现在大家将这类疾病称之为亲吻病,亲吻病全称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控专家提醒,新生儿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母亲携带病菌,很可能通过口唇的密切接触,把病菌传染给宝宝。
尤其是在下列七种情况下不宜亲吻宝宝妈妈出现水疱我们就从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开始说起。妈妈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几个或十几个连在一片,并且伴随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因为上述症状正是“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对成人危害其实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好发年龄在1~4岁,以出身后第二年为发病高峰。
建议措施出现疱疹性口炎等“单纯疱疹病毒”症状表现的妈妈应在痊愈前尽可能避免接触宝宝,并切忌亲吻宝宝。
妈妈化妆后很多刚生过孩子的女人,为了找到原来的少女自信会自然恢复她们爱美的天性,一般女性都会在出门的时候会画个装,而化妆品里都含有铅之类的化学物质,如果妈妈不卸妆的情况下去亲吻自己的宝宝,或者自己去亲吻自己的宝宝,很容易让有害物质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美国就曾报导过婴儿因与母亲脸贴脸,误舔食了母亲脸上的粉脂,而产生铅中毒的病例。
防护措施妈妈们少花浓妆,尽量卸完妆之后再亲吻自己的宝宝
妈妈伤风感冒很多父母都认为只要不是重感冒,和宝宝亲密接触不会有甚么问题。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因此妈妈应对感冒病毒引发高度重视,即便自己只是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比如轻微的头疼、咽痛,也应避免相互亲吻等亲昵之举。
防护措施出现感冒症状的妈妈和宝宝接触时最好戴上口罩。
妈妈有口腔病亲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触,如果妈妈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中就会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过亲吻宝宝,这些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宝宝的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防护措施妈妈在口腔疾病痊愈前不要亲吻宝宝。
妈妈长皮疹皮疹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疾病。妈妈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星星点点的皮疹,就应警惕是否是麻疹发作。因为许多年轻妈妈小时候没有得过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发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能通过口腔飞沫传播。而儿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母子间的亲吻很容易沾染此病。
建议措施:一旦妈妈有得此病的嫌疑,应立即母婴隔离,并积极治疗。
妈妈拉肚子拉肚子可能有很多缘由共同作用,但离不开细菌的作用。拉肚子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致病的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传染源。妈妈亲吻宝宝,或者给宝宝喂饭前,用舌头尝冷热等动作,都可能增加宝宝得痢疾的几率。
妈妈有肝炎尽人皆知,肝炎病毒感染力强,一旦感染人体会逐渐威逼人的生命健康。如果妈妈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携带肝炎病毒的妈妈如果经过化验表明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采取其他方式来庇护宝宝。
廖老师分享总结亲吻不是表达善意的唯一方式,妈妈们如果有以上问题时,也不要太过于纠结一个吻,毕竟能和爱惜自己的母亲依偎在一起就已经是宝宝最快乐的事。求医不如求己
动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