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道流脓终归是化脓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在出现化脓性感染前,化脓致病菌和机体的平衡已经被打破,打破这种稳态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暴发,继发的细菌性与病毒混合感染,不规范操作引起的生殖道损伤,霉菌毒素导致的雌激素综合征(多见于头胎母猪)等多方面原因,临床表现也较复杂。究竟是哪种病因,应认真全面观察,根据不同阶段表现的症状进行深入分析。
1后备母猪流脓
表现在发情时流脓,分泌物比较浑浊,有腥臭味,脓汁较为稀薄,严重的有血丝,流脓量不大。跟发情应有区别,发情时黏液呈半透明状。后备母猪流脓几率不大,其产道发生化脓性炎症是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可能是感染了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产道黏膜出现某些病理性变化,进而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也可能是饲料或原料霉变,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过高引起雌激素综合征,尚未性成熟的后备母猪摄入高含量的玉米赤霉烯酮出现假发情现象,阴道黏膜持续充血水肿,阴道黏膜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同时子宫颈口张开,细菌逆流而上,感染就容易发生。2分娩前后流脓
表现在猪分娩3天后,外阴持续流出炎性分泌物,伴有恶露。分泌物呈白色、黑色、暗红色等,母猪有一系列的产后炎症表现,如不吃料、发烧、拒绝哺乳。此时,化脓性炎症的病因通常是分娩及难产助产时细菌的侵入。由于母猪子宫颈打开,产道处于开放状态,环境卫生较差、产前产后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人工助产不当使产道黏膜损伤,化脓性细菌容易感染。加上产后虚弱,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免疫力差,难产导致过长的产程使母猪体能透支。母猪产后4天子宫颈才慢慢闭合,直到产后10天才完全闭合,胎衣腐烂未排出,致病性细菌乘机而入,在生殖道黏膜增殖、损伤黏膜,一些常在菌,如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厌氧菌乘虚而入,由中性菌变成致病菌,引起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产道流脓。3母猪配种后流脓
配种后流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配种后很快就流脓,脓汁量大,母猪有不食等炎症表现;另一种是配种后隔一段时间(一般一个情期)后流脓,返情。前者是因为母猪分娩前后感染了子宫炎,可能因为炎症感染后脓液很粘稠,子宫处于关闭状况,流不出来,配种时精液输入起到稀释效果,顺着输精管流了出来。后者是因为母猪在配种过程中子宫因为某种原因感染,下一个情期子宫颈打开时就会流脓。但有时母猪配种后不到一个情期,10天左右就出现流脓,则可能是操作不当把产道内膜划伤导致的阴道炎。人工输精在现代猪场已经非常普遍,在采精、稀释、输入过程中难免污染,操作不熟练加上母猪的不配合易导致产道的损伤,是配种后产道炎症的直接原因。如果输精操作严格做到无菌,因人工授精引起的流脓几率很小,流脓则可能是由于公猪精液有问题,公猪生殖系统疾病,精液有炎性分泌物或配稀释液过程污染病原菌,或者是输精管、润滑液、稀释液、营养粉等造成的。对于出现产道流脓的母猪,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利用子宫冲洗有一定的效果,当阴道流脓量大或产后胎衣恶露不尽的母猪,冲洗后使用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排出炎性分泌物,全身性的感染则需要配合注射抗菌药物。不管是何种病因引发本病,通常都会有原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在进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可靠的疗效。但回归到疾病本质,对于产道流脓的治疗属于亡羊补牢,虽然会有部分效果,但效率低,代价非常大。正确的做法是尽量避免母猪炎症的发生,看到有炎症的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炎症进一步恶化。对于该疾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