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
进入夏季,温度升高,雨水渐多
正是病毒繁衍滋长的季节
一些流行性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眼下
不少1~7岁的小朋友就被疱疹性咽峡炎给缠上了
疱疹性咽颊炎由肠道病毒引起
4岁的小朋友嘟嘟(化名)这几天病了。经医院检查被确诊是“疱疹性咽峡炎”。无独有偶,嘟嘟幼儿园的几个宝宝,也不约而同地被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蓝色区域即为疱疹性咽峡炎会发生黏膜疹的区域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一般侵袭1到7岁儿童,由肠道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发病后,儿童常感到咽痛,吞咽时尤甚,或是头痛、腹痛、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发热(部分不发热)、拒食、流口水、干呕、烦躁不安、哭闹等症状。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袭1—7岁的小孩,尤其是5岁以下3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多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林志斌说,进入6月以来,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明显增多。
别误当感冒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图片来自冀连梅药师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等症状。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因发病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两者易混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出现在咽峡部,而手足口病疱疹可发生在整个口腔。”林志斌介绍,手足口病不但会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皮疹,手部、足部、臀部、躯干和周身部位也会出现。
临床上也有可能会有不典型的手足口病出现,只有口腔黏膜疹,而没有皮疹出现,或者,只有皮疹,而没有口腔黏膜疹,因此,只有口腔黏膜疹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分辨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两种疾病有着相似的处理方法,关键在于观察病情变化,因为重症手足口病要比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更高的风险系数。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极强,宝宝患上这种疾病,不但身体上不舒服,也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多通风。定期打开门窗等,维持室内外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勤加锻炼。多带孩子进行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健康清洁。少吃生食,喝净水。餐具及时消毒,经常让宝宝温凉水漱口,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以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药物。咽喉部不舒服,孩子的食欲会比较低,父母要选择易消化的清淡流食,给孩子食用。
退热护理。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有发热、咽痛表现可服用清热解毒药物(但具体药物、疗程应遵照医嘱),主要治疗为对症支持处理。体温高达38.5度以上可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不退,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建议寻求医生帮助。如果孩子出现高烧持续1—2天以上不退,精神非常差,昏睡,持续呕吐、头痛、无力或者呼吸、心跳加快等情况,就要尽快送诊就医。
“此外,近日在朋友圈大火的消毒喷雾「X因子」,声称无色无味、安全可入口、成分最接近人体,喷一喷就能预防手足口、流感甚至SARS等病毒......堪称消毒届的黑科技。靠谱吗?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