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播出了一支公益片。上线不到10小时,播放量即突破千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5岁的小主人公付浠诺“笑”着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却看哭了亿万妈妈!
五岁聋儿:我想对妈妈说
我的世界很安静
没有一点点声音
妈妈说
我一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我特别爱笑
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
妈妈说
3年前我发高烧
用药不当后
我的听力越来越弱
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
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妈妈我怕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只能远远地看着
有时候我会
大发脾气摔东西
妈妈不是我不乖
只是想对你说话
但着急说不出来
是我把妈妈气哭了
但妈妈却跟我说对不起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难以计数。
我国现有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的仅有60多种。
衣食住行,我们都给孩子专属的呵护,
但最需要专属的药品,我们却忽略太多。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浠诺”,只是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致聋的个孩子之一。
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有约儿童,陷入无声世界。3万个“浠诺”故事,折射儿童安全用药“盲区”。
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更有难以计数的儿童出现失聪、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很多家长图省事,经常凭自己经验为宝宝选用药品。
爸妈们,切勿给你的宝宝乱用药!
1、重庆一名11岁的儿童彤彤因为牙周炎,家长在药房自行买来消炎镇痛的药物。按照规定,一次只能吃2片,但为了尽快好起来,一次性吃了5片,连续吃了4次,牙痛问题解决了,小腿却肿胀了,彤彤最终肾脏急性损伤!
2、北京一父母一直以为孩子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于是只是在家里自行治疗,让孩子服用了大量的抗感冒药物,直到医院就诊。熟料抗感冒药物不但治不了孩子的病反而加重了孩子肝脏的负担,孩子又患上了药物性肝炎。
3、黑龙江杨女士反映:婆婆看孩子时,孩子说肚子疼,老人翻出整整一包泻火药给孩子吃了,结果孩子吃完肚子疼得更厉害了。医生诊断后说,孩子是着了凉,只需吃半包温和调理的药就行。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内容出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家长给孩子用药最容易犯的9个错误!当妈当爹的必须知道!
错给儿童服用成人药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过觉得有效的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他们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
其实,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
儿童的肝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
儿童的肾脏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
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还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
因此,不能自己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
错洋货一定好过国货很多家长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
例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每日最多3~4次,2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
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
错保健品当糖果吃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
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复合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其实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儿童误服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这不是糖,并且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错中药无毒无副作用中药由于是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很有可能是某些风险未被发现和证实,绝不代表是安全无风险的。
说白了,就是风险未知,相比于清晰写明的不良反应,哪个更可怕,一看便知啊。
另外,%植物来源的药物并不代表%安全。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错朋友推荐的药物肯定错不了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私下交流育儿经,对朋友推荐的用品、药物等非常信赖,不经过药师或者医生就私下给孩子用,隐患不小。
因为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病人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以及如何使用,而不能轻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下给宝宝服用某些药物。
错滥用抗生素或拒绝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现在很多医生都提醒家长不要滥用抗生素,于是有的家长就一味地拒绝使用抗生素。
实际上,应该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抗生素使用的时候,也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
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其实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
其二,抗生素效果不好就马上换药。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
其三,抗生素越新越贵越好。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
错多吃药好得快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
事实上,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
错搞混药名,看错包装“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
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就很容易混淆。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如果需要用药,用到的应该是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这个错误真是低级,犯了的家长都该面壁思过。
错依赖药物轻视护理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患病后更重要的是护理,无论这个疾病是严重的还是轻微的。
比如湿疹宝宝的皮肤往往比较干燥和瘙痒,抓挠后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一破,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更易进入体内而使湿疹加重。因此,应该勤涂多涂低敏保湿润肤霜,重建皮肤的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做好保湿是控制湿疹反复发作的基础,做好保湿事半功倍。
外用的激素类药物是不能治愈湿疹的,但可以控制湿疹的反复发作直至自愈。
总之,应该加强护理,而不能依赖药物起作用。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1、果汁服药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2、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3、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4、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5、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6、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7、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8、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9、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10、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内容出处:中国药学会/[1]刘俊英.儿童用药防误区[J].家庭医学,,(2):15)
儿童家庭常备药物推荐发热
中成药:
瓜霜退热灵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双黄连栓、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西药:小儿退热栓、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用于3岁以下小儿);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服液(用于3~12岁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用于12岁以上小儿)。
感冒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西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复方锌布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咳嗽
中成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等。
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氨溴特罗口服液。
腹泻
中成药:止泻灵糖浆、葛根黄连微丸、小儿肠胃康、苍苓止泻口服液。
西药: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檗碱片。
消化不良
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大山楂颗粒(丸)、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复合凝乳酶胶囊、复方胰酶散、保和丸、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婴儿健脾散、小儿化食丸等。
西药:乳酸菌素片、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
湿疹
中成药:宝宝湿疹膏、冰黄肤乐软膏、肤乐霜。
西药: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
便秘
中成药:一捻金胶囊、小儿七珍丹、王氏保赤丸、四磨汤口服液,健儿消食口服液。
西药:开塞露
外伤
创可贴、京万红(烫伤用)
75%酒精用于清洗伤口;1%~2%碘酒,用于不破皮的皮肤外伤以及早期疖肿,蚊虫叮咬,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
内容出处: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儿童常见病治疗与用药实用手册》5岁的浠诺懂事得令人心碎.....
家长们请谨记: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
给孩子用药一定要当心,及时就医,切勿乱用药!莫让悲剧再次上演!
你会喜欢神奇!有一种食物,长寿地区的人竟然都爱吃!小小一碗好处这么多!
重要提醒!这种照片千万别发到网上,太危险了!
定了!这"两证"又要整合了,以后将节省大把时间…
来源:CCTV-1、腾讯视频、现代快报(xiandaikuaibao)、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重庆晚报、北京青年报等
编辑:小T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