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天气变暖,但是近期天气变化较为明显,很多养殖朋友反映,病毒性腹泻仍然存在,而且仍有抬头的趋势,也是危害我们养殖场的的重要传染病,尤其是对新生仔猪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育肥猪则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死亡率升高,同时我们的影响养殖效益。
一、流行特点
病毒性腹泻一般多发于气候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潮湿、寒冷、卫生条件差、奶水不足等应激因素易诱发此病。病毒性腹泻的毒力较强,对产房出生7天内仔猪的致死率非常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猪兽药,所以猪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二、病理特征
1、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多发,各种日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多数能自然康复。
本猪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粪便、乳汁、鼻分泌物、呕吐物以及呼吸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和用具等。
仔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呈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灰色或白色,呕吐、脱水、口渴、消瘦,多于2~7d因衰竭死亡。
2、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均可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被污染的环境、车辆、衣裤、用具等都可作为传播媒介,继而散播传染。
临床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脱水、不食。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通常于腹泻后2~4d内因脱水而死亡。
三、综合防治
病毒性腹泻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控制此类疾病的原则是重在预防,严格把控猪场的生物安全和免疫程序才是根本。
1、加强猪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和圈舍温度,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猪场内定期消毒。周围环境及道路可使用生石灰、烧碱等;圈舍内可使用碘制剂等带猪消毒。
2、建立健全猪场的卫生消毒措施,引进猪必须经过严格隔离,对场内猪群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必须是安全可靠的。母猪群在分娩前15天和分娩前30天,各做一次胃流二联苗,育肥猪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免疫。
3、加强药物保健,母猪群和肥猪群在疾病高发期,定期使用抗病毒中药配合止痢药物拌料,连用一周。
4、产房仔猪发病的,及时隔离发病猪群,控制其传播途径,饮水中添加补液盐,防止因脱水而引起死亡,发病仔猪灌服止痢药物,一天一次(严重的可一天两次)连用三天,母猪用白头翁散配合硫酸新霉素拌料,连用一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母猪健康高产方案
...
张小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