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到底要不要送幼儿园家长必

春季气温多变,乍暖还寒,是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的季节,稍不留神,宝宝就生病了。

宝宝生病了,还要不要送幼儿园呢?如果送,怕宝宝身体受不了;不送呢,又担心过于紧张、小题大做,耽误了一直以来给孩子养成的好习惯。

针对家长的这个困惑,我们特意咨询了儿童专家的意见,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这些情况可以送

1.轻微季节性感冒

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感冒,伴有偶尔的流鼻涕、咳嗽,精神状态饱满,没有任何发烧的迹象的话,是可以送去幼儿园的。

儿童专家建议:

①掌握对孩子衣物的增减和穿搭的小技巧,能很大程度避免宝宝感冒哦(参考文章:春季幼儿疾病高发!这5个穿衣重点,你不可不知!)

②让宝宝多喝水,并将需要服用的药物交给老师,委托老师帮宝宝按时服药。

2.非传染性疾病

一些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是不影响宝宝按时入园的。

季节性鼻炎、慢性气管炎...这些症状大都是因为孩子本身缺乏抵抗力造成的,在幼儿园去蹦蹦跳跳反而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儿童专家建议:

①注意孩子的饮食,平时多给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②将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需要的特殊护理如实告诉老师,如果孩子需要服用药物也要交给幼儿园保健医生,并登记好服药的时间、剂量。

这些情况不建议送

1.严重感冒

当孩子患严重感冒并伴有剧烈咳嗽、发烧症状时,不能送孩子上幼儿园。

儿童专家建议:

①立即带孩子就诊,并遵从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积极配合。

②多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让宝宝多休息。

2.腹泻

孩子腹泻严重,甚至出现上吐下泻症状时,身体比较虚弱,最好卧床休息。

儿童专家建议:

①春季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6岁之前的幼儿最容易感染,加上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弱,发病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确诊、采取必要的观察和治疗。

②还要考虑是不是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传染源多为轻型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故主要预防措施是做好食品和水源管理,加强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幼儿确诊后需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才能重回幼儿园,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同学。对病人、疑似病人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厕所等必须严格消毒。

3.眼睛有分泌物

感冒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眼睛分泌物增多,但若是宝宝眼睛分泌物多且伴有红色血丝,家长需要警惕:宝宝可能染上了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红眼病。

儿童专家建议: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传染性。此病怕光,流泪,有异物感或烧灼感,眼屎多等症状。无视力减退。分为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均具有传染性,我们要根据医生给出的结论具体采取治疗措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4.皮肤出现异常

①皮肤上出现小红点或小水泡,同时伴有轻微发烧症状时,孩子可能是得了水痘,医院诊断。

②若孩子持续发热3-4天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口腔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则可能是麻疹。

③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等出现疱疹,疱壁较厚,不发痒,且伴有发热,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则可能是孩子感染了春季高发的手足口病。

儿童专家建议:

①水痘、麻疹等属于传染性疾病,且幼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并发症,一定要谨慎对待,医院确诊和治疗。

②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传染性很强。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预防很重要: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密闭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定期消毒,幼儿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

春季是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多发季节,当孩子生病时,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试着送宝宝入园,但一定要和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对宝宝多加照顾。提醒孩子如果身体不适要主动告诉老师。

最后,我们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携手共进,家园合作、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快快乐乐的入园,度过一个美好的春季!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传染吗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dingyiyao.net/lcjc/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