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来马王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发热患儿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宝宝食欲不振,流口水,自述嗓子疼,医生体检发现大部分患儿咽部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该病毒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一、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二、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体征: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三、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诊断:
起病急,伴全身症状,查体: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个2-4mm大小的灰白色的疱疹;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计数相对增高。
四、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1、两者病原体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疱疹性咽峡炎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如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即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五、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进食宜偏凉、清淡流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注意口腔卫生。
2、抗感染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或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口炎清、蒲地蓝、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
②抗菌药物: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
①高热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
②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③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六、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预防和护理:
1、为了减少复发性,要提前预防。平时要多喂宝宝温开水,屋内多开窗通风,饭前饭后要洗手,勤换衣物。
2、饮食方面多喝粥类,像米粥,豆浆等,哺乳期的妈妈不要吃辣的,防止宝宝上火,最好吃清淡一点。妈妈不要嚼着喂宝宝饭吃,因为大人口腔里有很多细菌容易传染给宝宝。
3、多陪宝宝玩耍,保持愉快的心情也会防止细菌的侵入哦!在流行病的高发季尽量不要外出,以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