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段气温将明显变冷,而随着到来的将是越来越活越的猪病!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谈谈口蹄疫俗称五号病。
每年口蹄疫给我们养殖户带来的损伤无法预计。
还记得当年的王春红吗?
口蹄疫的临床诊断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该病属急性、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幼仔猪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较易发,对幼仔猪可引起%的发病,病死率很高。妊娠母猪发病可引起流产,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1、流行特点
这种病潜伏期一般为2~5天,短期潜伏为18~20小时,发病初期的猪传染性最高。该病是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口蹄疫病毒对酒精、氯仿和其他脂溶性化学品抵抗力强。对酸碱作用敏感,可选用过氧乙酸、火碱、甲醛等作为消毒用药。
2、临床症状
口蹄疫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型黏膜和少毛或无毛部的皮肤上形成水疱、烂斑等口蹄疮病变。具体为最初病猪发热,体温上升至40~41℃,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相继在蹄冠、蹄踵、蹄叉、口腔的唇、齿龈、舌面、口、鼻镜、鼻端以及乳房的乳头等部位出现一个或多个和大豆相似的水疱。水疱混浊,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约一周左右可结痂痊愈。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病程复杂。
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食欲减退。该病一般呈良性经过,育肥猪发生水疱后一般可在10~15天康复,如果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心肌炎可导致死亡;但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外观症状不明显,通常呈急性胃肠炎、腹泻及心肌炎症状,病程很短,出现痉挛、嚎叫,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有的甚至达到%;怀孕母猪严重感染也可发生流产和产死胎。
3、鉴别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与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水疱疹极为相似,所以,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4、防控措施1、口蹄疫防控的总原则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种猪场做好免疫措施,仔猪45日龄猪可进行首免,间隔1个半月进行二免,间隔4个月后进行三免,以后每4个月免疫1次;育肥猪可在每年9月末10月初开始进行全场首免,11月二免,次年2月进行三免;母猪一年进行3~4次全场免疫,可以选择在10月、1月、2月,5~6月份进行。免疫后10天才产生保护力,理想保护期一般为5~7个月,建议在每年11~12月期间对全群做1次抗体检测以确定免疫效果。
2、严格消毒可以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也是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
搞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对进出人员、买卖猪只、运料及拖粪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口蹄疫流行季节2~3天全面消毒1次,每两周畜舍地面喷洒一次栏氨净,有效吸潮去湿,保持地面干燥,并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种植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对猪只的侵袭。可用栏氨净直接喷洒或涂抹蹄部,有助于消炎结痂。控制扑灭口蹄疫的主要措施有封锁疫区,扑杀病畜和同群易感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提高猪只机体抵抗力。
在周边猪场口蹄疫疫病爆发期或流行期,每周畜舍地面喷洒一次栏氨净,也可用栏氨净直接喷洒或涂抹蹄部,有助于消炎结痂。同时建议全场猪群日粮或饮水中添加珍黄芪,连用7—10天,提高猪群免疫力。珍黄芪对猪群发生的以下症状有治疗效果:
A:猪群口啼溃烂,蹄部、口腔、乳房、鼻端周围水泡等症状,病猪蹄甲脱落,运行困难、跛行、爬行、卧地不起。
B:猪群流行性感冒,心肌炎、病毒性蹄炎、病毒性腹泻。
C:猪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烧、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呼吸急促等症。
重点推荐:
1、仔猪教槽你重视了吗?(养猪人必看)
2、行情再差,也有办法!—快速降低育肥成本!
3、美龙动保——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
4、提高母猪生产力有“她”来帮忙效果就是神奇!
5、看人家每头猪多赚元的秘密武器!
6、美肥宝——每头猪多赚元不吹牛!
7、春夏季节交替养猪需要警惕
湖南美龙饲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